上海警方通报了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件,令人痛心。7月7日3时55分许,杨浦区铁岭路某小区一居民楼底楼发生火灾,造成4人不同程度烧伤诚信-优配,其中有伤者烧伤面积高达95%。据警方调查,火灾为居民孙某某违反规定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一楼楼道内,车辆蓄电池起火所引发。事发前,孙某某还存在飞线充电行为。目前,孙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这起案件诚信-优配,又一次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敲响警钟。《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已实施4年,“楼道禁停”的安全红线早已划下。条例规定:禁止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区域停放、放置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 。
条例实施以来,相关部门的整治行动没断过,安全合规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也在加建。可是,总有人抱着侥幸,觉得“偶尔停一次不要紧”,最终酿成惨痛教训。就在今年4月19日凌晨,普陀一小区楼梯间因电动自行车楼道充电突发火灾,致使两位老人逃生时被困,烧伤面积分别达91%和84%。
如今,悲剧重演,暴露出部分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安全意识的淡薄。消防实验早就证明,电动车起火后,燃烧迅速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浓烟,狭小的楼道空间极易形成“烟囱效应”,瞬间堵死逃生通道。这种时候,“侥幸”就是对生命的轻视。
安全红线不容忽视。对于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这类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警告、劝阻层面。此次,肇祸车辆的车主孙某某被警方刑拘,释放的信号很明确: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必将受到法律严惩。只有让违法者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法规才能“长牙带电”,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当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不只是使用者的事。生产环节的质量把关、销售环节的合规监管、改装行为的严厉打击诚信-优配,日常安全隐患的发现处理机制,唯有各环节协同发力,才能把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阀”拧得更紧。
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