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众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座谈会专家发言摘编中博策略
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期间,我省组织召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座谈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戴斌作主旨发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辉、厉新建、钟林生、马洪波、张玉钧先后发言,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为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为进一步把各位专家的智慧结晶转化为抓好工作的思路举措,全力推动青海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本报刊发六位专家的发言摘编,敬请关注。
展开剩余67%以生态为本底,推进青海绿色旅游发展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 辉
青海是中国旅游的一个重要空间形态,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来讲,是国内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的良好基础。生态旅游是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旅游的注入带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作为一种保护生态多样性的路径。绿色旅游是最近全世界中博策略,特别在中国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
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两个概念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其共同点都是依赖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破坏生态,人文环境是两种旅游的基本底线和原则。其不同点在于一是群体不一样,生态旅游是一个小众的旅游业态,而绿色旅游是面对的是大众旅游。第二个不同是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绿色旅游是强调了三个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第三约束主体也不同,生态旅游主要约束主体是旅游者,但绿色旅游的范围更广泛,它不仅是旅游者,还有经营者,还有开发者。最后一个不同,生态旅游在国际上的通认是一种旅游类型,或者是一种旅游产品,而绿色旅游是一个发展理念,是一个发展的方式。我认为,青海生态本底很好,未来应该是以生态本底为核心,打造世界绿色旅游的目的地,这个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绿色旅游是针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的。我国旅游走了45年,旅游空间创造出三个赛道,分别是景区,街区(休闲城市)还有度假区,这三个赛道对应三大和谐问题:景区需解决人与自然和谐,虽推行流量管理和预约制但成效不足;街区面临人际和谐挑战,大量游客如淄博烧烤已扰乱当地秩序;度假区应实现人自身和谐,但核心问题尚未突破。青海能否在绿色旅游发展中破解这三大和谐难题,将是关键突破点。
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青海绿色旅游发展方向:旅游开发生态化,严守生态底线;旅游经营绿色化,应用新能源技术解决排水用电等问题;旅游方式低碳化,全面推行低碳服务。 第二,构建青海特色旅游框架,立足青海特色,以基地、营地、驿站、风景道为核心,和东部地区要形成差异化竞争。 第三,创新碳汇收费机制,将门票转化为碳汇量计价。 第四,推动旅游点绿色转型,全域展示新能源技术应用。 第五,制定土地贷款等绿色扶持政策,引导行业升级。 第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旅游实现“两山”理念落地。 第七,重点开发研学型旅游产品,打造生态文化高地。
·
·
·
·
来源:青海日报中博策略
发布于:北京市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