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牛操盘
你是否经常觉得委屈?
被父母误解,被亲人指责,被爱人背刺。
你眼圈泛红,忍不住落泪。
而他们,皱着眉,叹着气。
然后,抛出那句熟悉的“名言”:
“这点委屈都受不了,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
这句话像一道无法反驳的圣旨,让你所有的委屈都显得幼稚与可笑。
当然,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最为口头禅的,常常是我们的“父母”。
你以为父母是在锻炼你的抗压能力?是在为你闯荡社会提前“淬火”?
醒醒吧。
这是原生家庭里,最隐蔽、最恶毒的谎言与精神霸凌。
它不是你的“抗体”,而是注入你灵魂深处的“病毒”。
只让你活得比谁都拧巴,比谁都艰难,别不信。
01.
把“伤害”包装成“磨炼”,是家庭教育最大的骗局
我问你:家,应该是什么?
在我看来,家,本该是你在外面受了伤,可以回来舔舐伤口的避风港。
是那个你被世界辜负后,唯一可以卸下所有防备和铠甲的地方。
而社会是什么?
社会是丛林,是你需要戴着面具、揣着盔甲去博弈的战场。
把避风港伪装成战场,本该给你疗伤的父母变成伤害施暴者?
这是何等的荒谬与残忍?
正如纪伯伦在《先知》中所写:“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父母的职责牛操盘,是给予弓箭力量的弓,而不是定义箭矢方向的靶子。
说出那句话的父母,不过是为了掩饰自身的无能,替自己找借口罢了。
他们不是在“磨炼”你,他们只是在用“为你好”的名义,对你进行最肆无忌惮的“精神霸凌”。
02.
这句话会给孩子留下三大“永久性创伤”
我曾是一个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长大的孩子。
我花了整整三十年,才慢慢摆脱这句话给我留下的阴影。
我曾一度以为,是我自己太脆弱、太玻璃心,不配得到世界的善待。
直到我出社会、摸爬滚打、吃尽苦头后,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我错了,而是那种教育错了。
父母亲这句看似无心的话,至少会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三大“永久性创伤”:
第一,让你“界限感”模糊,沦为“吸渣体质”
当“被最亲的人伤害”被合理化之后,你的潜意识会形成一个可怕的认知:
爱=伤害,我不值得爱,也不配拥有好的生活。
这种家庭霸凌式的教育,摧毁的正是你的边界和对社会的信心。
于是,你很容易吸引那些同样喜欢越界、打压你的伴侣和上司。
你习惯了忍受,成了一个不懂拒绝、逆来顺受的“老好人”。
第二,让你“自我认同”错乱,习惯性自我攻击
“连这点委屈都受不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你的感受是错的,你的委屈是不值一提的。”
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你情绪的合理性。
长大后,每当你遇到不公,第一反应不是据理力争,而是自我攻击:
“是不是我又想多了?”“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你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不敢捍卫自己的感受。
慢慢地,你活成了一个不断内耗、找不到自我的“拧巴鬼”。
第三,让你“丧失反抗能力”,误把“忍耐”当“强大”
真正的强大,是在社会上懂得用规则、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而“父母的委屈你都受不了,社会的委屈怎么受得了?”这句话教给你的,却是面对伤害时,唯一的应对方式——忍。
它让你误以为,只要把牙打碎了和血吞,就是成熟,就是强大。
这导致你进入社会后,面对不公,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就是用在家里积攒的怨气,以一种毁灭性的方式爆发出来。
你根本没学会如何去“应对”委屈,你只学会了如何去“积攒”委屈。
03.
真正的强大,是从捍卫自己的“委屈”开始的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想,那我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但也很艰难:
请从现在开始,理直气壮地承认并捍卫你的“委屈”。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的残酷,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安全感,让他们拥有面对残酷世界的底气。
家,应该是充电站,而不是消耗战。
当然,如果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请对自己说:“我感到委屈,这不是我的错。
我有权不高兴,我有权表达,我更有权拒绝任何以爱为名的伤害。”
正如作家王尔德所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这份浪漫,始于你终于肯为自己说一句话。
别再用“都是为我好”来麻痹自己了。
一个真正为你好的人,是舍不得让你受委屈的,尤其,是来自他自己的委屈。
当你能平静地对他们说:“家里的委屈,比社会上的更伤人。请不要再伤害我了。”
这,才是你真正强大的开始。
愿你早日挣脱这温柔的枷锁,活出真正的自我。
你的感受,比所有的大道理,都重要。
祝好。
悦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